[点晴模切ERP]为什么不能让生产部管仓库?
|
admin
2025年5月4日 23:20
本文热度 107
|
早上七点,车间主任老张蹲在仓库门口。身后是堆积如山的原材料,眼前是叉车横冲直撞的混乱场面。他的手机每隔五分钟就震动一次——生产线上又因为缺料停机了。
这是永康五金厂(化名)取消独立仓储部的第三个月,当初"精简架构"的决策,正在让整个工厂付出惨痛代价。
一、当生产主管成为仓库的"土皇帝"
去年年底,老板李总在管理会议上宣布:"以后仓库划归生产部直管,省得两个部门天天扯皮。"财务总监第一个拍手叫好,觉得能减少人员开支。但坐在角落的仓储主管老王,默默摘下了胸牌。
新制度实施首周就出了乱子。生产主管为了赶外国订单,直接带人冲进仓库搬走三吨锌合金。三天后,当计划部安排新订单时,系统显示库存充足,实物仓库却已空空如也。
老张至今记得那天场景:五个车间主任在仓库门口吵作一团,背后是二十多台停摆的冲压机。
"以前仓储部就像个守门员,现在生产部既当裁判又当球员。"质检部的小刘偷偷跟我吐槽。他见过生产班长在月底突击"消耗"呆滞物料,把本应报废的零件强行投入生产线,只为完成库存周转率指标。
二、专业壁垒背后的管理逻辑
在苏州某德资企业干过十年仓储的老王跟我说:"库存管理是门精密科学。"他电脑里存着密密麻麻的Excel表格:安全库存要按淡旺季浮动20%,ABC分类法决定物料摆放位置,就连货架倾斜角度都有ISO标准。
但在永康厂,现在负责仓库的小赵是电工出身。有次我看到他蹲在货架前,对照着手机计算器,艰难地换算着英制螺纹规格。"上周发错了两批丝杆,差点让装配线瘫痪。"他擦着汗说。
更严重的是数据失真。生产部为应付总部检查,要求仓库将未到货的物料提前做入库。结果上个月底,财务部发现账面上200万的铜材,实际盘点时连影子都没见着。
三、失控的流水线与被绑架的产能
取消独立仓储部后,永康厂的产能反而下降了15%。注塑车间主任老陈给我算了笔账:过去仓储部会提前备好三天的生产物料,现在经常中午就断料,工人不得不停工等货。
更荒诞的事发生在三月。生产部为完成季度考核,把本该发给A客户的货挪用给B客户。等真正的A客户订单到期时,仓库里堆满了B客户并不急需的产品。销售部经理气得在办公室摔杯子:"我们这是在给自己制造库存!"
仓库布局也变得匪夷所思。冲压车间隔壁的通道上,堆满了三个月用不完的包装箱。而急需的弹簧钢却被塞在仓库最深处,每次取料要穿过大半个厂区。
四、看不见的腐败与漏洞
上个月保安老李拦住辆可疑的货车。司机支支吾吾说要拉走"生产废料",车厢里却藏着整箱未拆封的轴承。调查发现,某些班组长和供应商里应外合,用"生产损耗"的名义倒卖库存。
在独立仓储时代,这样的漏洞很难出现。老王说他们以前实行"双人双锁"制度,领料需要生产、仓储、财务三方签字。现在只要生产主管点头,价值几十万的物料就能轻松流出厂区。
财务部最近发现个诡异现象:自从仓库划归生产部,车间报上来的工具损耗率暴涨300%。那些消失的电动扳手和万用表,恐怕早就出现在某个二手交易平台。
五、破局之道: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
参观宁波某上市企业时,我见识到了真正的智能仓储。戴着AR眼镜的拣货员,沿着系统规划的最优路径行走;AGV小车自动避开障碍物;WMS系统每十分钟更新一次库存数据。但这些高科技的背后,是二十年没换过的仓储总监,和持续投入的数字化改造。
对于中小制造企业,其实有更务实的解决方案:
1. 建立独立仓储部,直属总经理管辖
2. 实行"三权分立":使用权归生产、保管权归仓储、监督权归财务
3. 导入简易版WMS系统,哪怕用Excel也要做好进出记录
4. 每月强制交叉盘点,生产与仓储互相监督
5. 关键岗位实施轮岗制,防止利益输送
上周末路过永康厂,看到仓库外墙新刷了八个大字:"安全生产,规范管理"。老张苦笑着告诉我,老板终于同意重新组建仓储部,但合格的主管已经跳槽去了竞争对手那里。
制造企业的管理就像精密钟表,每个齿轮都要各司其职。当我们让生产部既踩油门又握方向盘,翻车就成了迟早的事。毕竟,能用管理制度解决的问题,就不要用惨痛教训来交学费。
阅读原文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BCWfeo7f-Vv2b16DbLELuQ
点晴模切ERP更多信息:http://moqie.clicksun.cn,联系电话:4001861886
该文章在 2025/5/6 16:01:14 编辑过